工作新闻

2023年3月份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

    点击:   日期:2023年03月06日  

2023年3月份党支部组织生活指导意见

一、理论学习

1.习近平: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http://www.news.cn/politics/leaders/2023-01/31/c_1129325417.htm

全面从严治党探索出依靠党的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路径

2023年01月31日16:56 来源:《求是》2023/03

习近平

2022年1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第十个年头,十年磨一剑,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刹住了一些多年未刹住的歪风邪气,解决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顽瘴痼疾,清除了党、国家、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没有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就不会有今天这样一个高度团结、坚强有力的中国共产党,就不会有在困难面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党群关系,就不可能在国际风云变幻中赢得历史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必须长期坚持、不断前进。

古人说:“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经常讲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这是关系党千秋伟业的一个重大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兴衰成败。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党始终在思索、一直在探索。毛泽东同志在延安的窑洞里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防止人亡政息。勇于自我革命和接受人民监督是内在一致的,都源于党的初心使命。一百年来,党外靠发展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内靠全面从严治党、推进自我革命,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勇于刀刃向内、刮骨疗毒,保证了党长盛不衰、不断发展壮大。我将无我、不负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才能本着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检视自身、常思己过,坚决同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作斗争;才能摆脱一切利益集团、权势团体、特权阶层的“围猎”腐蚀,并向党内成为这些集团、团体、阶层同伙的人开刀,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才能让人民信赖我们、支持我们,真心实意帮助我们改正缺点,坚定跟着党一起奋斗。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

第一,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历史反复证明,党的团结统一是党的生命,党中央坚强有力领导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党的团结统一首先是政治上的团结统一。我们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最高政治原则,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政治监督、深化政治巡视,坚决防止和治理“七个有之”,坚决清除对党中央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两面派,不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从根本上扭转了落实党的领导弱化、党的观念淡漠状况,全党“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日益坚定,“两个维护”更加自觉。

第二,坚持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淬炼自我革命锐利思想武器。我们坚持用“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仰强基固本、凝心铸魂,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要求全党牢记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先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推进学习教育制度化常态化,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不断去杂质、除病毒、防污染,锤炼共产党人信仰信念的钢筋铁骨。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一些领域长期存在的意识形态之乱、价值观之乱得以正本清源,全党自觉用党的创新理论滋养初心、引领使命,增强为党分忧、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政治担当,在风浪考验中立住脚,在诱惑“围猎”前定住神,在复杂严峻斗争中保持了政治本色。

第三,坚决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严明纪律整饬作风,丰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径。党性、党风、党纪是有机整体,党性是根本,党风是表现,党纪是保障。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党中央率先垂范,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一个毛病一个毛病纠治,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突破,一年接着一年坚守,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坚决破除特权思想、特权行为,坚决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不正之风。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纪律松弛、作风飘浮状况显著改变,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氛围基本形成,党风政风焕然一新,社风民风持续向好,重塑了党在人民心中的形象。

第四,坚持以雷霆之势反腐惩恶,打好自我革命攻坚战、持久战。古人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腐败是最容易颠覆政权的问题,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我们以“得罪千百人,不负十四亿”的使命担当去疴治乱,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持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坚定稳妥、有力有效查处了一批新中国成立以来十分重大的案件,“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坚决消除腐败这个最大危险,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的斗争。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不敢腐的震慑充分彰显,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自觉显著增强。当今世界没有其他哪个政党、哪个国家能够像我们这样大规模、大力度、坚持不懈惩治腐败。我们成功走出一条依靠制度优势、法治优势反腐败之路,书写了人类反腐败斗争历史新篇章。

第五,坚持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锻造敢于善于斗争、勇于自我革命的干部队伍。我们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好干部标准,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强化政治功能,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树立加强基层建设的鲜明导向,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总结运用党积累的伟大斗争经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发扬斗争精神、掌握斗争策略、练就斗争本领,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抗击疫情、防汛救灾、应对外部打压遏制等一线接受考验。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一些基层党组织虚化弱化边缘化问题得以坚决纠正,爱惜羽毛的“老好人”、推诿扯皮的“圆滑官”、得过且过的“太平官”失去市场,广大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彰显,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转化为制胜优势。

第六,坚持构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规范体系,为推进伟大自我革命提供制度保障。我们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发挥巡视监督利剑作用和派驻监督探头作用,推进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审计统计监督体制改革,推动各项监督贯通协同,实现党内监督全覆盖、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健全党的组织法规、领导法规、自身建设法规、监督保障法规,让制度“长牙”、“带电”。经过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我们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构建起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营造了尊崇制度、遵守制度的良好氛围,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定型,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之治、中国之治的独特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总结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推进管党治党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一)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重大而严肃的政治任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扎实有序推进,把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到管党治党全部工作之中,确保党牢牢把握反腐败斗争主动权,以党的永不变质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二)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必须既发挥政治保障作用、又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把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和党的建设各方面,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动伟大事业不断向前。

(三)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保证全党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以坚定理想信念为根基,严肃政治生活,涵养政治生态,督促党员、干部把对党忠诚体现在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上,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地见效。

(四)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提高纪律建设的政治性、时代性、针对性。必须执行政治纪律,带动各项纪律全面从严、一严到底,坚持纪严于法、执纪执法贯通,深化运用“四种形态”政策策略,执纪必严、违纪必究,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全党目标一致、团结一致、步调一致。

(五)坚持发扬钉钉子精神加强作风建设,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必须发扬党的优良作风,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常和长、严和实、深和细上下功夫,治“四风”树新风并举,坚决铲除腐败滋生的作风温床,坚决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

(六)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严厉惩治这一手绝不能放松,坚持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惩治震慑、制度约束、提高觉悟一体发力,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惩治腐败,以系统施治、标本兼治理念管党治党,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七)坚持纠正一切损害群众利益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让人民群众感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以全面从严治党实效筑牢党的执政根基。

(八)坚持抓住“关键少数”以上率下,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必须落实领导干部管党治党责任,坚持抓领导、领导抓,从党中央做起、从高级干部严起,一级示范给一级看、一级带领着一级干,无私无畏、旗帜鲜明,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推动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一贯到底,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

(九)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监督制度,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必须依靠强化党的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构建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机制,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监督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2022年1月18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讲话的一部分。

2.习近平: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https://www.12371.cn/2023/02/07/ARTI1675772723487442.shtml

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主持 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

2023年02月08日08: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2月7日,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 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 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 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本报北京2月7日电 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7日上午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概括提出并深入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强主持开班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赵乐际、王沪宁、蔡奇、丁薛祥、李希出席。

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无数仁人志士为此苦苦求索、进行各种尝试,但都以失败告终。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消灭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了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大力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在认识上不断深化,创立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和本质的认识,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在战略上不断完善,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战略支撑。我们在实践上不断丰富,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特别是消除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指出,党的领导直接关系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否则就会偏离航向、丧失灵魂,甚至犯颠覆性错误。党的领导确保中国式现代化锚定奋斗目标行稳致远,我们党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取得了举世瞩目、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党的领导激发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我们党勇于改革创新,不断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党的领导凝聚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我们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激发全体人民的主人翁精神。

习近平强调,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既要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更要符合本国实际,具有本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鲜明特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这既是理论概括,也是实践要求,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一条康庄大道。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

习近平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中国式现代化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其提供了全新选择。

习近平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进行顶层设计,需要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深入探索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要增强战略的前瞻性,准确把握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敏锐洞悉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机遇和挑战,以科学的战略预见未来、引领未来。要增强战略的全局性,谋划战略目标、制定战略举措、作出战略部署,都要着眼于解决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兴衰成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重大问题。要增强战略的稳定性,战略一经形成,就要长期坚持、一抓到底、善作善成,不要随意改变。要把战略的原则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灵活机动、随机应变、临机决断,在因地制宜、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中把握战略主动。要守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本和源、根和魂,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重大原则,确保中国式现代化的正确方向。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着眼于解决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大力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充分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既要创造比资本主义更高的效率,又要更有效地维护社会公平,更好实现效率与公平相兼顾、相促进、相统一。要统筹发展和安全,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重点领域安全。要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要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拓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空间。

习近平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通过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要保持战略清醒,对各种风险挑战做到胸中有数;保持战略自信,增强斗争的底气;保持战略主动,增强斗争本领。要加强能力提升,让领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在复杂严峻的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注重在严峻复杂斗争中考察识别干部,为敢于善于斗争、敢于担当作为、敢抓善管不怕得罪人的干部撑腰鼓劲,看准的就要大胆使用。

习近平最后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抓好开局之年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努力实现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李强在主持开班式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对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理论性、针对性、指导性,对于全党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牢记“国之大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扎实抓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各项工作,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是二十届中央委员的其他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中央军委委员出席开班式。

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主要负责同志,解放军各单位和武警部队主要负责同志参加研讨班。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开班式。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08日 01 版)

3.习近平: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https://www.12371.cn/2023/02/23/ARTI1677139313933667.shtml

习近平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

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蔡奇出席座谈会并讲话

2023年02月24日08: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2月23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今年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60周年。60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事迹深入人心,雷锋精神滋养着一代代中华儿女的心灵。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

习近平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纪念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六十周年”座谈会2月23日在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的重要指示。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蔡奇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充分肯定60年来学雷锋活动的显著成效,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对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开展好学雷锋活动,把雷锋精神代代传承下去,引导激励党员、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蔡奇表示,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60年来,学雷锋活动蓬勃开展、持续深入,雷锋精神广为弘扬、赓续传承,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忠诚于党、奉献祖国、服务人民。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弘扬雷锋精神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指导推动新时代学雷锋活动不断拓展内容、创新形式、丰富载体,涌现出一批又一批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为新时代伟大变革注入不竭精神动力。新征程上深化拓展学雷锋活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雷锋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和实践要求,引导党员、干部、群众树立崇高理想追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巨大热情,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个人追求融入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添砖加瓦。要在深化雷锋精神研究阐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发挥党员、干部和先进典型示范带动作用,丰富拓展学雷锋活动的平台载体,推动形成齐抓共管的长效机制,使学雷锋活动更有时代感吸引力、做到常态化长效化。

李书磊主持座谈会,孙春兰和苗华出席。

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湖南省长沙市、辽宁省抚顺市和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负责同志,专家学者代表在座谈会上作了发言。座谈会由中宣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举办。

《人民日报》(2023年02月24日 01 版)

4.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https://www.12371.cn/2023/02/28/ARTI1677574898879944.shtml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公报

(2023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2023年2月26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3人,候补中央委员170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反复酝酿协商的基础上提出的拟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推荐的国家机构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和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推荐的全国政协领导人员人选建议名单,决定将这两个建议名单分别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主席团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主席团推荐。审议通过了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习近平就《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同意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的部分内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一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隆重悼念江泽民同志,做好全国人大、全国政协换届准备工作,动态优化调整新冠疫情防控措施,着力推动经济稳步回升、促进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和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开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征程,进一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迈出新的步伐。

全会强调,开好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对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重大意义。

全会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按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党和国家机构职能实现系统性、整体性重构,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提供了有力保障,也为继续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积累了宝贵经验。

全会指出,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统领,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适应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要求,适应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统筹党中央机构、全国人大机构、国务院机构、全国政协机构,统筹中央和地方,深化重点领域机构改革,推动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在机构设置上更加科学、在职能配置上更加优化、在体制机制上更加完善、在运行管理上更加高效。

全会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决维护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坚定改革信心和决心,加强组织领导,不折不扣把机构改革任务落到实处。

全会认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的首要政治任务,要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要丰富载体、创新手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机关、进企事业单位、进城乡社区、进校园、进军营、进各类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进网站,使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深入人心。领导干部要继续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作表率,深刻认识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的重大意义,熟练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整体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战略部署、重大举措,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具体实际制定好、实施好贯彻落实的具体方案、具体举措,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位。

全会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必须准备经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国改革发展稳定依然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各种超预期因素随时可能发生。全党同志必须坚定信心,保持战略清醒,发扬斗争精神,做到“三个更好统筹”,努力实现今年各项目标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新阶段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落实好“乙类乙管”各项措施。要努力扩大内需,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进一步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着力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扎牢社会保障网,补齐医疗卫生特别是城乡基层医疗卫生公共服务的短板,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

全会指出,要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统筹谋划好各领域的改革。注重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全会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对党的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扎实推进党的各方面建设,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在全党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要科学谋划、精心组织,强化理论学习和运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要抓好换届后的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形成团结协作、敢于担当、善作善成的生动局面。要坚持以严的基调强化正风肃纪,持续深化纠治“四风”,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真正做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要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全会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自信自强、守正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而共同奋斗。

《人民日报》(2023年03月01日 01 版)

5.2023年全国两会专题

https://www.12371.cn/special/2023qglh/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议程

(2023年3月3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预备会议通过)

一、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议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案工作情况的报告

三、列席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听取并讨论政府工作报告及其他有关报告

四、审议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修正案

五、选举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常务委员

六、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政治决议

七、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八、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关于提案工作情况报告的决议

九、审议通过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案审查委员会关于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案审查情况的报告

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日程

3月5日(星期日)

上午9时 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开幕会)

1.听取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2.审查国务院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

3.审查国务院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

4.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修正草案的说明

5.表决大会关于设立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的决定草案

6.表决大会关于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的表决办法草案

7.表决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名单草案

8.表决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名单草案

下午3时 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3月6日(星期一)

上午9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政府工作报告

下午3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查计划报告和草案、预算报告和草案

3月7日(星期二)

上午9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

下午3时 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1.听取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栗战书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2.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3.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4.听取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肖捷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3月8日(星期三)

上午9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

下午3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关于修改立法法的决定草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草案,推选监票人

3月9日(星期四)

上午9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议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下午3时 代表团全体会议审议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酝酿协商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人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的人选

3月10日(星期五)

上午9时 代表大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表决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草案

2.表决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和决定任命的办法草案

3.表决总监票人、监票人名单草案

4.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5.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6.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副委员长、秘书长

7.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下午3时 代表团全体会议酝酿国务院总理的人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酝酿协商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的人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的人选

3月11日(星期六)

上午9时 代表大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

2.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的人选

3.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

4.选举最高人民法院院长

5.选举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6.选举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下午3时 代表团全体会议酝酿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的人选

3月12日(星期日)

上午9时 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

2.分别表决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监察和司法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社会建设委员会等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委员人选名单草案

下午3时 代表小组会议审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年度计划、年度预算、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六个决议草案

3月13日(星期一)

上午9时 代表大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闭幕会)

1.表决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2.表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草案

3.表决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决议草案

4.表决关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的决议草案

5.表决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6.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7.表决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草案

8.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讲话

9.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讲话

闭幕

6.学校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关于印发《青岛科技大学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的通知

青科大党字〔2023〕4号

各分党委、党总支(直属党支部),各学院、部(处)、校区、校直各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业经党委常委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共青岛科技大学委员会青岛科技大学 2023年1月9日

青岛科技大学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

202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学校第十一次党代会目标任务的开局之年,是学校实施“十四五”规划、实现“三年取得突破”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锚定“特色鲜明、走在前列”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定位,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胆略气魄,大力实施人才强校、学科筑峰、质量管理“三大战略”,踔厉奋发、攻坚克难、重点突破,奋力推动“六个新跃升”,不断开创学校以学科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持续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宣讲和教育培训,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深化“第一议题”制度,完善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效考核评价机制。统筹抓干部、抓落实、抓作风,健全干部担当作为激励和保护机制,让有为者有位、能干者能上、优秀者优先。加强考核管理,优化调整考核指标体系,健全奖优罚劣机制,建立干部工作实绩台账,严格兑现考核奖惩。深化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基层干部赋能培训。强化对“关键少数”监督,完善党组织书记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完善巡察体制机制,突出政治巡察职责定位,常态化深入开展巡察工作。强化政治监督和审计监督,深入推进“一台账、两清单、双责任、双问责”工作机制。深化运用“四种形态”,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抓好重点领域腐败问题防范及治理。加强崇法尚廉文化和家风家教建设,分级分类开展警示教育。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排查。加快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提高新闻舆论引导能力。完成教代会、工代会换届,进一步提升统战和群团组织服务中心大局的效能。

二、坚持立德树人,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服务,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高质量完成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加快一流本科建设,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大力加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继续推进“四新”专业、微专业建设和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加强一流课程建设,强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预警机制,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产教融合,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高水平教学成果培育和教材建设。扩大研究生规模,提升研究生教育对学科建设贡献度。完善“产业(行业)导师”制度,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校企联合贯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硕士。完善教学评价、考核、保障机制,激励教师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有组织地开展教学“传帮带”。建立全面从严、全方位接受监督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牢固树立为人师表、率先垂范的良好形象。推动中外合作办学提质增效,确保通过2023年教育部评估。深化体育综合改革,完善美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学生教育管理服务质量和水平。改进学生评价体系,实施过程与结果、知识与能力相结合的综合素质测评方案。

三、育引用留并举,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建立和优化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储备一批“院士、长江、杰青、优青”等国家级人才后备力量。实施院士培育工程,实现“本土院士”零的突破。聚焦学科建设快速响应、精准引进高端人才,引育全职院士,新增一批国家级人才、省部级人才、学术骨干、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实施“讲席学者”制度,探索建立校企人才引育联合体,打造一支编制在学校、转化在企业、学术创新在两端的人才队伍。选取部分学院作为人才引育和岗位聘用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结对大院大所大企业,探索建立博士后培养联合体。建立校院两级考核协同机制,不断优化丰富人才考核评价方式与途径。开展聘期中期考核,完善人才和团队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以质量评价为导向、以标志性成果为中心、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评价机制。

四、加强学科治理,构筑特色学科高峰

全力争取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省“811”计划,化学学科ESI排名达到前1.2‰,新增环境与生态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前1%。健全优势学科和主干学科引领式发展机制,制定《青岛科技大学学科群建设方案》,探索“学科群+研究院+行业领军企业”的学科群建设机制。制定《青岛科技大学新兴交叉学科建设方案》,大力培育新兴交叉学科。用好交叉学科“催化剂”,引导鼓励化工、化学、材料、机械、动力等传统优势学科向绿色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融合,推进优势工科与人文社科学科的交叉赋能。新增2个博士学位授权点,实现专业学位和人文社科类博士点零的突破。

五、坚持“四个面向”,开展有组织科研

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制定有组织科研实施办法。聚焦国家和区域战略,围绕立项、团队、攻关一体化布局一批重大项目,增强“揭榜挂帅”能力,解决关键技术领域“卡脖子”问题。进一步完善我校山东省“1313”四级实验室建设体系,加强对现有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的建设支持和考核,提升现有国家级、省部级创新平台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培育重大标志性成果,实现国家自然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数量不断攀升,科研经费、融合创新经费大幅增加,国家科技奖、教育部科技奖、人文社科省部级奖取得突破。进一步深化校属企业改革,积极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进一步优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办法,实施大型科学仪器提升计划,充分发挥学校分析测试中心优势与效能。

六、服务社会发展需求,打造“青科大模式”升级版

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山东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实施“校地融合、校企链合、平台聚合、资源整合、服务集合”五大行动,立足青岛,加强与山东各地市的合作与交流,推动校城融合发展,成为省部或省市共建高校。充分发挥校地融合创新发展中心、大学科技园、驻外研究院和山东化工研究院、教科产融合学院、高密校区等服务地方的作用,构建“青科系”特色产学研合作平台集群,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效能。以科技、人才、资源要素创新引领全方位创新,实施百企协同创新伙伴计划,主动对接行业部门、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在学校设立企业科创飞地,实现“研发在飞地、转化在企业”,助力行业企业转型升级、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高层次人才校企双向交流,打造校企引才聚智增资联合体。加强智库建设,提升智库服务能力,培育高端智库成果。

七、实施全员质量管理,提升现代治理能力

制定实施学校提升现代治理能力实施意见,加强大学治理与依法治校研究实践。健全学校治理领导体制,坚持完善“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深化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激发办学活力。健全督察督办体制机制,强化重点督查、精准督办。完善“接诉即办”工作体系,强化评估、提升效能。推动制度留废改立工作,建立健全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制度流程标准。建立学校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在每项工作中确保有制度可依、有标准可鉴、有流程可循,做到人人有责任、绩效有考核、失责有追究。

八、优化服务保障体系,激发干事创业内生动力

开展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校园更新建设。实施网络及教学基础设施升级,建成全量“中心数据库”,实现业务流程化、数字化。全面实施后勤服务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修缮教学楼、学生公寓,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完成学生公寓空调加装;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升疫情等公共安全应急保障水平。提高学报等办刊质量与水平,提升图书文献、信息资源和档案利用的服务保障效能。进一步发挥理事会、基金会和校友会作用,积极争取办学资源,大幅增加社会捐赠、社会创收。深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增收体制机制。实施校院两级精细化预算管理,强化绩效管理,预算可支配收入大幅增加。推进智慧安防系统建设,完善校警务室建设,做好保密工作,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做好离退休工作和关心下一代工作。加强与附属学校合作。巩固省级文明校园建设成果,争创全国文明校园。

附件

《青岛科技大学2023年党政工作要点》明确的主要事项(共66项)

一、拟突破重点任务(8项)

1.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省“811”计划,新增2个以上博士学位授权点。

2.获批国家教学成果奖,联合行业领军企业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培育专项行动,校企联合贯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硕士。

3.开展有组织科研,依托大平台组建大团队,取得国家科技奖等重大标志性成果。4.实施院士育引工程,争取实现“本土院士”零突破,全职引进1名以上院士。

5.开展校园总体规划修编,加快推进校园更新建设。

6.推动校城融合发展,成为省部或省市共建高校。

7.修缮教学楼、学生公寓,实施合同能源管理,完成学生公寓空调加装,推动后勤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服务能力提升。

8.实施全员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铺开校院两级精细化预算管理,大幅增加社会捐赠、社会创收。

二、2023年指标类重点任务(58项)

序号

责任部门

2023任务计划

党代会指标类目标任务(2023年)

“十四五”发展规划主要指标(2023年)

1

学科处

1个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入选省“811”工程

培育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为新增1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奠定基础

2

学科处

冲千任务:化学学科ESI排名达到前1.2‰;冲百任务:新增环境与生态学学科ESI排名进入前1%。

1个学科达到ESI学科排名前1.2‰,1个学科进入ESI前1%,

3

人事处

全力支持汪传生教授申报工程院院士,力争引育全职院士1人

4

人事处

新增国家级人才5人及以上;新增省部级人才12人及以上;学术骨干队伍达到80人左右,中青年拔尖人才和优秀青年博士新增100人左右

专任教师达到2100人,其中博士学位占比58%,高级职称岗位比例53%;国家级人才累计达到20人左右,其中引育全职院士1人,新增国家级人才5;新增省部级人才12人,学术骨干队伍达到80人,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新增100人

专任教师数量达到2100人,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万人计划入选者、长江学者、杰青人才等国家级人才27人,新增10名左右省部级人才,80人以上以泰山学者和崂山学者为主体的高水平学术骨干队伍,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教师达到390人

5

科技处

新序列国家科技奖再突破1项

国家科技奖1项及以上

6

科技处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0项

承担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项目70项,其中优青项目1项或国家基金重点项目1项

国家自然基金54项

7

科技处

承担省部级自然科学项目70项

省部级自然科学项目70项

8

科技处

获省部级科技奖励、重要协会科技奖励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以上

获批教育部科技奖1项

省部级以上自然科学获奖6项

9

科技处

科研经费到账3.6亿元

科研经费达到3.6亿元

横向科研到账经费1.5亿元(科技处、人文社科处)

10

科技处

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新增省部级平台2个

新增国家级创新平台1个,新增省部级科技平台2个

新增省部级平台1个

11

科技处

融合创新经费突破0.3亿元

融合创新经费突破0.3亿元

12

科技处\人文社科处

召开4次学术会议

召开4次学术会议

全国性学术会议4次

13

人文社科处

国家级项目10项

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0项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6项

14

人文社科处

省部级项目30项

获批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36项

省部级人文社科项目35项

15

人文社科处

横向科研经费280万元

完成横向到账经费280万元

横向科研到账经费1.5亿元(科技处、人文社科处)

16

人文社科处

省部级人文社科获奖1项

省部级人文社科获奖1项

省部级以上人文社科获奖4项

17

教务处

遴选建设20项左右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遴选建设20项左右校级教学成果重点培育项目

18

教务处

做好19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验收工作(第一批6个和第二批13个)

做好第二批13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验收工作

19

教务处

新增现代产业学院4个,理工科学院全覆盖,获批省级现代产业学院1个

新增现代产业学院2个

20

教务处

新增校企共建专业5个

新增校企共建专业4个

新增校企合作办学项目2个

21

教务处

新增通过工程认证专业2个

新增通过工程认证专业2个

1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22

教务处

新增“四新”专业2个

23

教务处

遴选立项建设校级一流教材30部

24

教务处

争取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30门左右,10门以上课程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争取获批省一流本科课程30门左右,10门以上课程推荐参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5门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名左右和教学团队7~8个,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3个,遴选2~3个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进行重点培育

25

教务处

评选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5门左右,课程思政教学名师10名左右和教学团队7~8个

26

教务处

建设课程思政示范专业2~3个,遴选2~3个校级思政名师工作室进行重点培育

27

教务处

获批省级本科教学研究项目重大(含子课题)、重点项目10项

28

教务处

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00项以上

29

教务处

获评省级以上教学名师4人(以教育厅通知限额为准)

30

教务处

新增8名山东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获奖教师;5名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获奖教师(以教育厅通知限额为准)

31

教务处

获批3个以上省级思政课教师教学比赛奖、6个以上省级高校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奖励、6个以上省级高校艺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奖励(以教育厅通知限额为准)

32

教务处

增设3个左右微专业

增设3个左右微专业

33

教务处

本科专业调整到65个左右

本科专业调整到68个左右

34

研究生院

研究生第一作者高水平成果500项

高水平论文200~220篇

35

研究生院

获评省级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20篇

优博3~5篇,优硕16篇

36

研究生院

获评省级研究生优秀成果奖18项

优秀成果奖20~25项

37

研究生院

获评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优质课程与案例库)18项及以上

实施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计划,实现新增研究生优质课程8项

38

研究生院

研究生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交流发言20人次

争取为普通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提供受邀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发言的机会,发言人数突破20人次

39

研究生院

申报5个博士点,获批2个博士点

力争获批2个博士点

40

研究生院

设立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50项

41

研究生院

选拔30名卓越工程师培养

42

研究生院

建设校企合作课程15门

43

研究生院

建设研究生在线课程3~5门

44

研究生院

培育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5项

45

研究生院

建设研究生教育教学资源项目20项

46

研究生院

建设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0门

47

学生处

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指标得分位居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I类高校前30%。

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与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指标得分位居省属本科高校分类考核I类高校前30%。

应届毕业生整体就业率≥95%

48

学生处

本科生深造率≥32.5%

本科生深造率≥32.5%

49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团委

完成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400项,“互联网+”和“挑战杯”两项竞赛进入全国决赛项目共计达到2项

完成各类学科竞赛获奖1400项,“互联网+”和“挑战杯”进入全国决赛项目达到2项

创新创业获奖1200人次,挑战杯参与度较十三五提升50%

50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孵化5个学生创业团队注册公司

力争孵化5个以上学生创业团队注册公司

51

校团委

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国家级奖项35个以上;省级及以上文体活动获奖20个以上

52

校团委

在全省共青团系统树立1个以上“青科”品牌

在全省共青团系统新树1-2个“青科”品牌

53

国际处

当年度专任教师中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学术经历的教师(含外籍教师40人)数达到555人

当年度专任教师中具有6个月及以上国(境)外学术经历的教师(含外籍教师)数达到555人

新增专任教师出国交流(6个月以上)30人次

54

国际处

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和有3个月以上国(境)外学习、实习学生数达到445人

当年度全日制在校生中,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作报告和有3个月以上国(境)外学习、实习学生数达到445人

学生出国交换学习400人次

55

国际处/国际学院

拓展东南亚合作院校1所

拓展东南亚合作院校1所

56

校友办/合作发展处

筹集社会捐赠、社会创收2500万以上

社会捐赠、社会创收2500万元

57

财务处

预算可支配收入增加1.1亿元

58

宣传部

广泛挖掘、培育、宣传先进典型不少于50个,学校改革经验被省级以上部门(媒体)宣传报道推广不少于20条

上一条:山化院赴高密、青岛进行党建学习交流 下一条:山化院召开2022年度党支部书记述职评议会议


关闭